“多元办医”绝非是医改的救赎

2010-04-01 22:57 阅读(?)评论(0)

                  “多元办医”能缓解“看病贵”?

文/刺猬的衣裳

      两会中,有代表委员强调要突出医疗“公益性”,应“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加大鼓励民营医院加入”,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说私营医院能缓解“看病难”,我是同意的。因为国家资金投入不足时,当然可以引进社会资金替代,私营医院同样可以给人看病。

      若说私营医院能“缓解看病贵”,应加大提倡,我觉得很牵强。马克思说“商品经济都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如果说私营资本投入办医院,是为了“公益”而不是为了“金钱”,那纯粹是糊弄鬼。只有国家公投入不足才可以考虑此下策来补充。

     这些年来,私营医院能保证诚信经营的就已经难能可贵了。起码我所知道并看到的很多私营医院,医生上岗前都要搞个类似传销似的“岗前培训”,课程就是如何看一个病人是否有钱、如何留住病人,如何拿下他们腰包的钱之类。

      其次小病大看,啥病都能看,“骗你没商量”,坑人骗人的虚假专家名医80%以上都出现在这类医院和科室(公立医院被承包或科室承包的也算私营的了)。如一些泌尿专科、妇科专科、皮肤病专科等等,几乎无所不能治疗,在老百姓口碑中是什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就对于医疗人才培养方面,私营医院能为将来五年、乃至十年去培养人才么?哪个私营医院不是靠“高薪”挖公立医院的墙角获得人才的?到了该淘汰时一脚踢开另择新人。

      当然我的观点可能偏激,不否认也有很多诚信为先的私营医院,他们有更合理的“多劳多得”理念、“人才价值观”和“雷厉风行”的人才破格选拔机制,成为众多怀才不遇的医疗人才渴望的天堂。但并不能说他们因此就比公立医院更“公益性”,而可以替代公立医院的。

      事实上,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归根结底是因“政府投入不足”造成的,而委员代表强调的都是派生出的末节问题。必须承认,当然政府投入不足时,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表现几乎可以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距离,只是公立医院多了个政府的直接牵制制约作用而已,同时这种牵制也能转化为一个保护伞或一种垄断而已。

      但“私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终究在骨子里的性质是永远不同的:特别是在政府资金投入到位时,公与私的不同将立刻显现。也就是说一旦投入和管理到位,公立医院是唯一可以实现“公益性最大化”的中流砥柱;而私营医院,则只能保证“诚信经营”和“买卖公平”而已,终究还是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

      有个院长代表甚至提出“中国公立医院一统天下这种局面是不正常的”,他简直该挨揍。医改前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几乎都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宰的,因为当时政府投入资金充足到位,中国在70年代曾用世界1%的医疗费用,让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人享受医疗保障,而且人均寿命和发达国家差不多,被世界惊为奇迹!

      总之如果国家投入够用,当然希望政府多多办“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院,才能最大体现“公益性”,也最省钱;假如政府拿不出那么多钱,适当引进“民营”做补充也不失为一个新办法,但必须得让人家赚一点钱——但绝不能因此说“多元办医”是能救赎我们的最佳医疗模式。

 

  最后修改于 2010-04-02 12:41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health/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