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医药代表和“新特药”

2008-03-30 20:41 阅读(?)评论(0)

              骨外科的日子(23)——让你了解医院23

文/刺猬的衣裳

         李院长邀普外的周主任和萧宾周四下午连夜去了趟海成县人民医院,这是和本院有技术协作的县医院。该县石油公司的三位领导和司机在出差返城时出了车祸,因伤势无法护送转院来请求紧急救援的。

         本来预计在周五成功处置完伤者后返回,可是因为当地强烈的挽留直到周日也没走成,连续几天由中午到晚上的宴请使得萧宾发誓今后不再喝酒,老周主任则躺在宾馆里死活不肯下楼吃饭了,但已五十出头的李院长精神状态却出奇的好,令萧宾惊佩不已!

         临行前李院长决定参加他的几个同学的晚宴,动员了萧宾好半天才肯去,前提是要求保证不让喝酒。

         西城开发区的某酒店的一个宽敞套间里灯火辉煌,整洁的餐桌旁已经有六七人等候在那里了,从桌面已经上来的几道菜和打开的几瓶五粮液看,萧宾心里很清楚在这样的农业县里应该算最一流的招待规格了。

         寒暄落座并介彼此绍后,萧宾仍然胃里难受,只记得李院长的同学——那言谈诙谐略有些秃顶的药监局钱副局长,县委的一个主任和广播电视台的某局长三人,旁边坐陪的有药监局的某科长、姓于的稽查队长、一个电视台的主任编辑之类,其余印象最清晰的就是那坐在下首位置一胖一瘦两个标准南方模样的药品推销商,看来最大年才三十几岁。

         酒席由钱局长热情洋溢的祝酒词开始,渐渐转向了他们同学多年离别思念之情,几杯酒下去四个老同学间很快进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兴奋状态,四人慢慢靠向了餐桌的一面。酒席不久就开始一分为二,而其他的几个陪客则把目光转向了萧宾,他们显然知道这次李、萧此行的任务,也能理解萧宾此时不胜酒力。但极富煽情的代主敬客之情仍深深感染了萧宾,他们用“两杯换一杯”的喝法来陪酒,让萧宾一时再无理由推却……。

         此时让萧宾记起了一首关于喝酒的手机短信:“不去不去又去了,不喝不喝又喝了,不多不多又多了,不多不多回家了,回家回家挨骂了,骂着骂着睡着了,早晨起来后悔了,晚上有酒又去了。”奇怪的是他竟然在一杯过后不再象刚来时那么难受了,似乎真有“透过来”似的感觉,头脑也清醒了很多,但他并没有说出来……。

        当服务员端上一大盘当地名菜“酱林蛙”时,钱局长对那两个药商说:“别再上菜了,足够吃了,我最不喜欢浪费。”李院长和萧宾也连称菜点多了吃不了浪费了可惜。 

        萧宾似乎意识到今天这个丰盛的晚宴会将由二位药商来买单,也可见两个药商和眼前这几个政府官员的关系非常密切。萧宾开始对此产生了好奇,然接下来“二比一”的喝法很快让他强烈的好奇得到了答案。而这几个人似乎对萧宾这个外来人也并没设防……。

        于队长舌头开始有点硬了:“再从新介绍一下,这位都是南方***大药厂的驻外销售经理,做‘新特药’的***。这位是他们做医院‘普药’为主的***。都是咱绝对好的铁……哥们,为人都很丈……义的了。”

         从大家的极少中萧宾才知道这两个药商竟然都是本科学历,那个稍胖点的是从药厂开发部“精简分流”下来的,而那个瘦点的是由医疗转行做医药代表的。

         萧宾因此对二位药商产生了亲切和好感,礼貌性的端起酒杯回敬两位说:“医和药既是两家也算一家,敬二位表示感谢,也为您二位能在他乡异地有在座这些好朋友表示祝贺”。于是一饮而尽,桌子这边的气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连钱局长几位也转过身来陪着喝了一杯……。

         许编辑看出萧宾的好奇,诡异地低声对他说:“现在‘做药的’如果和药监局不熟还做什么药?做‘新特药’的离开广告怎么忽悠钱呢?哈哈哈……。咱这二位兄弟可是样样皆能啊!”

         于队长说:“这二位小兄弟不但做的规模大,而且还包了我们县电视台30多小时的广告时段,都快……四五年了。”

          萧宾很感兴趣:“一天才24个小时,怎么能出现30小时?再说这是论分钟计费的广告,价格不菲吧?别挣点钱都给电视台当嫁妆了……。”

          大家似乎对萧宾对药品销售行业的“知之甚少”持怀疑态度,面面相视了笑了一下。

          那个瘦药商很客气地回答:“哦当然,这是按咱海城三套电视节目加起来算的,所有的广告黄金时段几乎都让我包了,时间久了价格自然也会低些,这也要感激许编辑这些好大哥的帮忙……。”

          于队长为了调剂气氛,既象捧人又象玩笑似的对那俩药商说:“兄弟,咱钱大嫂最近可对你们提出抗议了,说早晚吃饭时一开电视就是你们的牛皮癣广告和性病广告,恶心死了!要不是看在兄弟的面子上,早让钱局给你取缔了……。”

         许编辑也顺势调侃:“是啊,上个月你们的广告假的实在太离谱,选的那个‘假医药专家’是个主持婚礼的司仪,全县男女老少几乎都认识他。看的人没有不笑的。哈哈哈……。”

          瘦药商:“是啊,上次的广告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广告费都没赚回来。当时只觉得他穿上白大褂很象个专家,却没想到县里的人能认识他。咳......。”

         萧宾装做漫不经心的问:“药品广告是需要到省里去审批的,挺费事吧?没有审批文件工商局不抓么?”

         瘦药商似乎很自信:“事在人为,搞个审批并对公司来说并不很难的,再说咱这里的电视台也不全要求审批到和批准广告词一致。几年前工商的确抓过,但是电视台广告受影响时,电视台派出记者扛着录相机天天专盯着工商局反复暴光,一个月下来工商局最终先告饶了……。”

         许编辑及时笑着上来阻止说:“兄弟言过了,俺们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利呀……。”

         接下来的谈话使让萧宾终于知道,这些所谓的“新特药”为什么药选电视广告这个宣传方式。医药高度发达的美国每年审批出来的新特品仅仅几种到十几种,每项的研发费用都在几千万到十几亿美元不等,历时常常使好几年。而中国这个医药极度不发达的国家,每年却曾经审批出现几千种新药。哪来那么多种新药品?大多是改变个名称、或变换剂型和包装后,拿出来高价骗老百姓的!因为百姓很快会知道真实疗效而放弃购买,因此“新特药”就该利用好这个“时间差”,通过用铺天盖地的广告,打着“某某疾病革命性突破”,再配合某些“名人”的献身说法和专家热线,由不得老百姓不信。并要作到见好便收,及时转移来避免夜长梦多。

        比如我们六十年代的某种抗风湿药品***片,在全国各个药厂几乎都有生产权,每瓶100片,在市面最高零售价格不超过3元钱,而经过从新更名并包装成每板36粒的“新特药”后,身价呈立刻飚升为70几元。虽然仅仅维持了几个月酒被医生发现并被曝光,但丰厚的中间差价,足够支付各种费用。

        而中国的大多药厂对“新特药”都是以授权医药代表在中国各个地区市县“独家”经销的,而医药代表也是在各地只选几家药店做代理,都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而降价,药品大多是“OTC”药品,这是药品行业人人遵守的潜规则。由于近时期国家对医院药品实行统一招标采购,这些生命短暂的变种“新特”药,几乎很难、也没必要进入医疗渠道,故大多转往药店。

         大家共同的哄笑声遮掩了一切,酒席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着......。

  最后修改于 2008-04-01 07:15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