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改走上歧途仍不悔!

2009-02-14 10:46 阅读(?)评论(0)

文/刺猬的衣裳

      新医改反复流产,至今也未出台,其病因在于——试图把医疗的“公益性”通过“市场化”来运作完成。

      这个路线从开始就是个错误的伪命题,中国医疗是追求“公益性”最大化的,而“市场经济”在全世界都是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标的,医改的精英们心里明白,却反复坚持尝试在二者之间加上某些“制约和监管”,祈盼能让对立的“狼”和“羊”和睦相处。可实际运作时,总感觉把国家巨额的投入交给医疗市场不放心,便几易其稿。

      这种心知肚明却一错再错,从医改的方案步骤中就充分体现出来了:尽管医改失败,目前我国的三级医疗网仍是完整的(农村除外),在城镇是全方位覆盖的。但因这些医疗单位是“自己赚钱养活自己”的市场模式,怕被“侵吞”不敢把投入放到这里,故又新建立了一大堆覆盖全国城镇的“社区医疗中心,把资金投到那里。

      社区医疗是什么?从迅即全国性的第三级医院再“转型”成社区医疗,说白了就是过去“第三级医疗单位”的简装版和去功能化,是典型的重复建设,国家浪费了多少资金?而媒体一拥而上大颂赞歌。

      如何医改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过去的医疗模式是世界最公益性的医疗模式,当然今天不可能去照搬照抄过去,但是完全有必要从过去汲取成功的经验。

      中国建国后自主建立的医疗模式,是当时世界上投入最少、效率很高、公平性和公益性很强的中国特色的医疗模式,在70年代初期达到鼎盛,我国曾经用相当于世界1%的医疗总费用,使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且人均寿命和发达国家差不多,被国外惊为卫世界奇迹。

      人民医疗就该政府办,不该交给市场:医改方案始终强调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从不提及政府亲自插手办医疗,今天80%医疗单位仍是国有的公立医院,三级医疗体系总体依在,如果有利于医疗公益性实施,政府为什么不能再重新亲自办医院呢?为什么偏偏要只在监管上想办法?

      医改小组的那些精英们,眼睛别总盯着国外和西方,而忘了这里是中国,更别否定历史的医疗功绩。世界银行组织在90年代末期就警告过中国,说中国不适合用西方“市场化”模式,美国高医疗水准的前提是世界第一的高费用。希望在茫然时,能看看并借鉴自己过去“走过的路”,相信会对医改思路有所裨益。

               

  最后修改于 2009-02-16 13:3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http://blog.sohu.com/health/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