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病历需要改革和“瘦身”

2007-10-17 02:18 阅读(?)评论(0)

文/刺猬的衣裳

          送走林小雨,刘文百觉得很累坐下来和内科的医护侃起了大山。平时同在一个医院但工作忙,科室间走动却很少,象刘文百这样的外科大夫到内科做客的很少见。但孙路医生却始终不停地忙着写他的病历,处方,时不时的和护士小刘核对着什么。

          心内科的赵玲医生走进来,说道:“真是稀客呀,刘大夫怎么肯赏光到我们‘寒舍’来呀,你们外科满清闲的嘛。”

          刘文百不服:“这不为看大姐您才来的嘛,我们可不清闲,科里缺人手,患者比你们多,还得要手术。你们可就不同了,不用出科室,看看患者写写病历就完活了,真是羡慕啊!我这不刚出了一天的急诊,这会儿累的走不动了。可俺的老同学假装在用功不答礼我……。”

          孙路这会儿抬起头来反驳:“喂,老刘,说话可得讲点良心啊,单你送来的这个心梗患者我就忙和了一半天,病房跑了几十趟。中午抢救时只有我和小刘俩也忙不开,只顾抢救了记录就不太全,抢救药先后用了几十种,现在补处方还没补完整,当时用过啥有的都***记不全了,各种化验、心电这么一大堆,顺序还得整理出来……。四个半小时了,光病历和抢救记录就记了这么一大沓,还没来得及和你聊几句,这会儿我心烦得都想找茬骂人了,你小子还有点起码的同情心么?”

          刘文百:“这你可得要尽快写完,抢救过程是对患者的负责,这记录过程是对医生的自我保护。现在的举证倒置是‘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脚的’,可不管患者的病情如何危重,一旦有疑义会立刻封存病历,抢救过程正确与否只看病历里的记载,不理会你现场真实抢救过程的。”

          赵玲说:“是啊,神内的老吴主任退休时候总结出一句名言告戒大夫们,‘对医生而言,记录比真实抢救过程更有意义’嘛。抢救病人时全身心投入而不注意记录,对病人而言是福分,对医生有可能是灾难。你一生抢救十万患者是你应该做的,可一例正常死亡但家属有异议而你记录不详细就要倒大霉了。”

          刘文百和赵玲的一唱一和的谈话把孙路气乐了,孙路干脆停下笔来说道:“二位老师批评的很对,学生谨记了……。请教您二位到底是谁发明的病历呢?真是该死!你说咱打毕业那天就开始写病历,一个格式写到今天。凭良心说,一份单纯‘手外伤’的大病志起起码得几十页平均万字以上,却要从头发写到脚,甚至连生殖器的“分泌物”都要描述出来,可真正检查病人时候哪里真看了?病历里对病人治疗有实际意义的只有几百个字有点用。我一天可以看20个病人,但我却写不完10份病历!”

          孙路来了情绪:“医改后病历也改了,可其中无效的东西不但没‘瘦身’,无用的东西地方反而越改越烦琐复杂了。一个病案首页、大病历、住院卡片和出院卡片,要有几百个项目栏要填写,姓名、年龄、病情描述和诊断有意义外,其他国籍、身份证号、电话、邮编、费用方式等等都是无用功,却必须添全。病人一住院,需患者签字的就要十多处:住院须知得签字、病情属实得签、输血签、麻醉签、手术签、病危通知签、连住院风险如不要上窗台能够摔死也得签……。说是要保护患者知情权,所涉及的风险却能把患者吓得半死。患者知情了风险就没有了么?大病历除了上级医生查房看一眼,患者再次住院偶尔备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医患纠纷‘对簿公堂’时候的免责作用了。”

          赵玲说:“其中的病情记录还是有用的,起码也是医疗纠纷中对医生的保护。前段时间,咱医院的患者去了阳台,不小心摔下去死了,医院不是赔偿了吗。假如住院时候签字了,医院责任就小多了。”

          孙路:“是啊,一个人要是连上楼能摔死这起码的常识都没有,不单是在医院,在社会上也是废人一个。你甚至还可以说写病历还能解决中国若干人口的就业问题!因为医务科天天喊忙累要求增人,他们每天忙于检查病历是否缺项、漏记电话号码之类的无用功,而真正的医疗业务却忙不过来检查。医生也疲于奔命,医生可能用半个小时来处理完患者,并能写出类似门诊记录的必要记载。可现实的医生还得多花四五个小时来写那些无用的套话文字。病历能保护医生?那几百项的空栏,你就是当时少写或涂改一项,公堂上就能被告成治疗不精确或篡改病历!”

         赵玲不置可否地说:“病历诞生的真实意图,是作为治疗记载是保留给医生看的,因此越简单越专业越好,哪怕简化成一个符号,能让医生们能看懂就足够了;而现在中国的病历是为了给患者看的,因为百姓对医生的医德不放心,要求看病过程透明化,所以管理部门就迅速改变规则,让本来专业性很强的治疗过程标准化。我的解释是合同化、通俗化、详细化和格式化,便于百姓能看懂,便于医生免责,便于上级管理,便于在几万分之一偶然的医疗纠纷中能迅速准确把责任落实到医生头上,所以管理者认为医生多牺牲点做些无用功还是值得的嘛。”     

     孙路说:“‘牺牲点’到无所谓。‘标准化’听起来很安全很规范的感觉,有时就是个形式主义代名词,甚至也可以惹出祸来。三级查房规定:主任医师周1次,主治周2次,住院医师每日至少一次,这是通用的铁规则。即使医生在下夜班、双修日、国庆黄金周的休息时间实际上没看患者,那也得记,其实是逼着你‘编’。某国企医院进修医生说,一个工伤患者手指头骨折,赖在医院住了一年半,四五百天的病情记录,比一本书还要厚,实在没啥内容记录了,只好天天写‘伤指无变化’,后索性干脆就提前编一周的记录。但他不承认是在瞎编,因为傻瓜也知道骨折不可能在一周内有变化呀;不久前央视报道过某医院的小住院医生就没那么幸运了,他的脑梗塞患者,恢复后即将出院了,他提前编写了第二天早晨的查房记录,可第二天凌晨患者偷偷离院投河自杀了,公安局也出具了自杀死亡证明。但家属无意发现了当天的查房记录,转过来状告医院说:既然患者凌晨就自杀了,为啥病历写着‘今晨8点患者在病房’?患者家在医院搭起灵棚要讨‘说法’,医院被迫‘补偿’3万元了事。如果医生造假是罪有应得,还不是被‘标准化’下的形式主义逼的,否则他没必要写。”

         刘文百:“其实卫生管理部门什么都明白,现行病历的改革,并不是朝有利于医疗发展方向改的,病历已不纯粹是专业医疗文件了,更象一份详尽的治疗说明和免责报告。我们的于主任几年都没亲自写病历了,几天前科室里忙不开,老主任就亲自带上花镜替医生写了一份病历,结果医务科检查时候却大笑不止,说‘这是哪个世纪的古董了,老掉牙的写法了’。不过在我们医生看时,发现那精简的医疗文字记载中,专业性强,言简意赅。”

         孙路已经说到了兴头上了:“一方面中国有一百万医生,但在实际工作中上仍然严重不足。一方面中国的小大夫每天的工作,四分之三时间是在忙这些烦琐的病历记载。假如病历改革‘瘦身’了,意味着医生可以一个顶二个用,效率会更高,有更多时间学习和提高业务,也意味着不用增加医生数量,还要有盈余……。”

          刘文百此时也觉得歇过劲来要走了,笑着打断孙医生的谈话:“病历改革很重要,但暂时卫生主管部门还没意识到你建议的必要性,还是先抓紧把你那‘无用’的病历写完更现实些……。”

                              (未完待叙)

  最后修改于 2007-10-17 02:55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